本网讯馨悠柔报道

【西部社区网】2025年5月21日电(记者李彦)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征程中,来自辽宁抚顺的音乐人于兵以竹笛为弦、以鼓点为韵,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宏大叙事,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缩影。

于兵1960年生于抚顺,自幼浸润在音乐的世界中。从孩童时期有板有眼学唱样板戏,到10岁与竹笛结下不解之缘,音乐的种子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学生时代,他凭借过人天赋在抚顺市文艺舞台崭露头角,197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抚顺市歌舞团,开启专业音乐人生。在歌舞团的24年间,他潜心钻研笛音“滑、揉、抹、剁”等技法,构建“唇、舌、指、气、组合”演奏体系,让《扬鞭催马送粮忙》等经典曲目通过网络平台传遍大江南北,为民族音乐的大众传播贡献力量。

面对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浪潮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于兵展现出文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他主动转型学习打击乐器,将竹笛演奏积累的深厚功底转化为多元艺术能力,不仅与田震、腾格尔等当代艺术家同台合作,还为邓玉华、耿连凤等老一辈歌唱家伴奏,在传统与现代音乐交融中探索新路径。1985年,他作为抚顺市京剧团《康熙出政》汇报演出团队成员,为国家领导人演奏,这场演出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更体现了文艺工作者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的使命。

2008年以来,于兵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足迹遍布全国并走向世界。2020年,他赴阿拉伯、迪拜等国巡演,以笛子、葫芦丝独奏展现中国民族音乐魅力,获得国际音乐界高度评价,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在西安,他加入多个乐团并担任特约演员,将传统民乐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探索新时代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于兵始终牢记“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初心。自1999年起,他开办笛子、架子鼓学习班,采用集体授课与单独辅导结合的方式,已培养200余名学员,其中不乏考入专业院校、活跃在文艺一线的优秀人才,为民族音乐事业注入新生力量。他表示:“传承民族音乐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是文艺工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是家乡的黑土地孕育了我的艺术生命,是时代的发展赋予我创作的灵感。”于兵始终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家乡发展、国家繁荣紧密相连。他用音乐歌颂抚顺作为清朝发祥地、雷锋精神诞生地的深厚底蕴,以笛声记录新时代美好生活,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从扎根基层舞台到走向国际视野,从个人艺术追求到扛起传承重任,于兵的音乐人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担当与文化自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他以铿锵的鼓点和悠扬的笛声,奏响文化自信与时代奋进的强音。
文稿:李彦
编辑:馨悠柔
摄影:冯馨怡
媒体支持:西部社区网报道!
以下活动掠影




未经许可,严禁在商业场合或用于盈利目的进行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以尊重版权,维护良好创作环境。-----西部社区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西部社区网 http://www.xibushequ.cn/